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为地理信息产业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业务,该业务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特征,通过采集物体的位置、形状等空间属性信息并进行表达、利用。
公司作为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主要利用时空信息的现代专业测勘方法、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为建设工程、城市精细化及智能化管理、空间位置信息的行业应用提供包括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处理、集成服务等在内的专业方面技术服务。
按照服务领域、信息化程度,公司业务主要细分为工程测勘技术服务、测绘服务、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三类。
公司上述业务均以时空信息测量为主要技术特征,可为城市管理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到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以及企业工程建设、基于时空信息的资源运营、维护、服务等行业应用提供从时空信息数据采集、多源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产品化应用的一体化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密切跟踪国家、行业相关发展政策,以创新产品研制和战略管理为牵引,在统筹公司业务、生产、人力等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在初步形成的信息化、交通、水务与城市生命线大专业板块以及以南京都市圈为中心,形成的江南、江北两大区域板块的框架下,各板块内强化技术先导作用,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把技术突破、加强内部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着力打造各板块的主要竞争力,努力形成各板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信息化板块依托公司业务形成的技术及时空信息资源优势,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水务(智慧排水、智慧供排一体化等)、住建(智慧城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等)、园林(智慧公园、园林全生命线周期管理等)、电力(智慧电力场站)、自然资源(新型基础测绘数据应用)、人防(系统集成)等行业提供以地理信息二三维技术、虚拟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开发和集成服务,形成了从时空信息数据采集、多源数据融合、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产品化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能力。
交通工程板块充分的发挥多专业集聚优势,运用“自动、无损、智能”综合测试手段,依托“物联网+专业”平台,将为铁路交通工程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机场规划建设、公路规划建设、航港规划建设和大型精密工程提供天地空一体化的精密工程测勘和技术咨询、信息化管理服务;同时能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和航港营运安全提供实时、高精度、智能化的三维全要素的信息化监测和技术咨询服务,为交通工程营运安全和永久性结构维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智慧水务板块以区域化服务、专业化的技术、组织体系和管控模式为支撑,形成成熟的专业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管网测绘、测漏、水务一张图,排水管网检测、清淤疏通及非开挖修复,水环境治理中的智能监管以及管道周边病害检测等方面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地下空间板块通过以深度介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为目标,通过公司测绘、勘察、信息化等专业方面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可以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前期提供勘察和测绘数据成果,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为地下空间建设过程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监测、安全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服务;以及为城市地下空间运营提供评价和咨询服务。
自然资源板块紧跟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合应用“多源测绘遥感+新型基础测绘”技术,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同时结合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以江苏省为重点服务区域,开展“一张现状底图”、“一张规划蓝图”和“一张管理用图”等“一张图”相关业务,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业务为重点方向,开展相关自然资源的信息采集、技术咨询等业务。将自然资源业务向全国市场拓展,提升公司在自然资源行业的地位。
随着数字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布局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新的更加高的要求。地理信息数据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和生产要素,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在新技术的赋能下,地理信息产品正在不断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催生新应用、新业态。
地理空间智能助力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地理信息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跨界融合、数据融合应用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形态趋势。智能化测绘航空应急救援、低空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等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新业态加速形成,推动低空经济蒸蒸日上。低成本、小型化、功能一体化的商业遥感卫星成为新的发展的新趋势,商业航天将会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带动生产力水平的跃迁,庞大的卫星组网及应用将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技术产业发展。
地理信息数据资源走向数据资产。自然资源部提出,地理信息数据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的发布将有效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发挥时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价值,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地理信息公共数据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生产组织体系以及流通方式,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数据流通的效益。同时,以实现“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为目标,推进现代测绘基准、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国家统一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更新行动全方面推进。“十四五”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快速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的长期目标,把“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放在城市更新的突出位置,提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安排城市建设、生态涵养,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老旧小区、旧工业区、旧商业区、老旧楼宇、城中村等,通过综合整治、改善优化、拆除重建等方式,提升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区发展品质,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全要素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智能化对城市建成区实现精细化管理。
城市生命线工程全面铺开。城市生命线涉及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等众多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关联,为保障城市安全运作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步步入运营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对城市“智慧”“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
“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应用加速。“车路云一体化”即“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融合协同发展,是实现无人驾驶的中国方案。今年1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首批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联合体)公布,有关政策在重庆、深圳、南京等试点城市陆续落地,与自然资源领域相关的是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包括高精度地图采集建库、地理信息数据安全处理、高精地图众源更新和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以智能网联车为载体,高精度、高鲜度、高丰度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走向大众,为公司业务发展开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公司依靠已经建立的各种销售网络渠道、信息资源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广泛收集与自身所处行业有关的业务信息,指派有关部门做好客户关系的维护与跟踪工作。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是以招投标和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得客户合同或业务委托书。
公司通过招投标和商务谈判取得客户合同或业务委托书后,同时内部立项。公司的业务主要是采用定制化服务的模式,服务方式以自主服务为主,大致上可以分为方案设计、外业测勘、内业数据加工(试验)等环节。
公司主要采购对象为劳务服务、技术服务和相关仪器设施等。公司服务采购模式主要是采用比选比价方式。
对比测绘服务、工程测勘技术服务中工程测量,公司工程测勘技术服务中岩土工程勘测考察类业务除对于各个测量对象的空间表达之外,且增加了对土壤特性的分析、识别的过程。具体流程如下:
2024年上半年,在面临国内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不断加剧和客户的真实需求增长放缓等不利局面情况下,公司聚焦战略与核心市场,立足主营业务,公司坚持“技术立企”,在管理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485.9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9.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36%。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如下: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的条件,公司秉持“技术立企”的核心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数智化”和“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两大战略目标,目前公司已从原本的测绘单一专业,发展为地下空间、自然资源、轨道交通、城市管线及水治理、信息化五大专业板块,覆盖城市测绘基准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与安全管控、工程物探、岩土工程设计、智慧水务、智慧园林、智慧市政、城市生命线等多个业务领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贡献专业方面技术力量。
随着技术快速迭代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测绘地理信息企业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要赢得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技术创新是关键。目前公司正处于业务转型期,正从传统业务向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型业务转型。公司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源动力”,积极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引领,带动传统业务向高的附加价值业务区转型。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经济、数字化服务等新技术成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些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还极大地拓展了数据处理和应用的范围。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部门及各专业板块重点开展和持续推进“时空信息感知智能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平台构建”、“轨道交通智慧工务二期及数智化巡查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和“统一生产平台能力建设”等竞争力计划建设项目,将地理信息和AI、大模型、云计算等新技术进行融合创新,逐步形成数据采集无人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分析智能化的新测绘遥感技术体系,实现从地理空间信息走向地理空间智能。技术的创新突破为公司新质生产力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公司面向应用场景建设的高精度遥感智能解译能力,开发的遥感影像感知智能平台,为生产端提供一键式解决方案。
针对公司卫星遥感技术能力与多源时空数据AI感知能力的建设需求,发展公司影像遥感影像解决能力。面向卫星遥感全流程处理需求,攻关自动化快速预处理、样本库自动构建、云原生遥感AI分析等关键技术,为公司的“数智化”战略提供关键的支撑作用。
公司推出了最新的移动扫描摄影一体化装备(NJCK-TrackOne)和隧道信息模型(TIM)平台等系列软硬件产品。该一体化装备集成激光、摄影等多种感知模块,以每秒百万点速度获取隧道结构全要素点云,利用9组线阵彩色相机精准识别隧道结构病害,可识别0.1mm的裂缝。已成功用于南京、苏州、杭州、无锡等地铁及高铁检测,累计服务里程超过800公里。隧道信息模型(TIM)平台以我司自主研发的SenseGIS三维平台为基础,综合分析隧道、轨道、土建等设施设备信息,完成基础数据标准化,实现5秒1公里的隧道管片三维模型构建。隧道健康状态一站式态势感知可视化平台,实现“一环一档”、“一站一档”精细化管理。借助VR设备,在动态增强虚拟环境中进行沉浸式的巡航体验,提供7*24小时巡检模式,并提供智能化的维保建议。通过这一些创新产品,公司正引领轨道交通设施由计划修向状态修、直至预测修的转变,推动智慧化运维公司巡检新模式的落地。
2024年上半年,公司申报的“水上水下一体化的内河航道养护监测方法研究与应用”、“勘察全过程监管信息化生产与管理系统”等共4个项目在第十七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中被中国智慧城市大会组委会、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评选为优秀案例一等奖一名、优秀案例二等奖一名、优秀案例优秀奖二名。获奖的项目展示了公司在智慧城市治理方面的最新趋势和前沿技术,为中国积累智慧城市治理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动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公司秉承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有关技术产品及服务正在不断迭代升级,源源不断地为公司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测绘地理信息具有渗透性强、带动性大、耦合作用显著等优势,其与高新信息技术融合集成后形成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全方位赋能实体经济,在实现数字产业化的同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测绘地理信息慢慢的变成了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数据要素。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公司形成了多模态、高精度、高质量的城市时空数据,覆盖了轨道交通、地下管线、基础测绘、自然资源等多个专题,正逐步构建起具备规模大、种类多、现势性好、空间覆盖面大等特点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集。今年公司逐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努力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不断激活数据潜能,有效释放其在定义空间位置和表达空间关系方面的核心价值。
今年初,公司立项科研课题“统一生产平台能力建设”,目前平台已经初步储备管线地理实体数据生产、基于大模型的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点云数据处理以及通用数据质检等能力,对单位现在有业务的内业数据处理覆盖率达到30%左右,明显提升了内业生产效率与数据服务能力。
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这类的产品和服务已发展成为由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驱动。公司持续努力构建时空信息感知智能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时空信息感知智能平台开发。目前平台已经具备了面向业务场景的高精度遥感智能解译能力,未来计划集成更多公司自研的点云、地理大数据智能解译算法,形成时空大数据的智能分析能力,提升企业数据服务水平。
(1)城市生命线年是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南京市将围绕建设高标准韧性城市的目标,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建好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在“1平台、8+N场景”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作智慧监管的整体框架体系下,重点聚焦燃气爆炸、城市内涝、供水爆管、桥梁倒塌、路面塌陷、地下管线交互风险、第三方施工破坏、综合管廊安全等8个风险场景,纵深推进11个市辖区以及1个国家级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市、区共建,实施“综合监管+智慧监测”,在全方面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布设传感设备,切实增强城市防范应对风险隐患的基础能力、感知能力、预警能力、应对能力,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管线交互场景方面,公司承接了南京市城市生命线管线交互场景系统研发项目通过升级“南京市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以地下管线交互风险管理实际的需求和安全监管为导向,基于全域信息共建共享的管线数据动态维护模式,持续开展城市地下管线交互场景建设、管线数据信息共建共享、管线地理实体拓展应用等,践行南京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试点项目“1+8”总体框架,为省、市、区共建共享保驾护航。
城市内涝场景方面,公司承接了南京市智慧水务二期项目,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形成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务的全方位水务系统,实现供排水管理数据更新动态化、巡检养护精细化、运行监管智能化、指挥决策智慧化,为城市排水健康运营、防洪排涝、供水业务管理提供较为可靠信息化支撑。研发构建城市内涝水动力学模型,实现城市内涝风险预报预警和前置治理,实现城市洪涝风险的边际预测、区间预测、趋势预测,为灾害前置治理提供辅助决策方案。
数据标准建设方面,2024年4月,公司主编的《城镇燃气地下管线数据规范》通过中国测绘学会审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提升城镇燃气管线数据管理能力、拓展应用场景、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具备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公司组建了以多专业方面技术骨干为核心的生命线工作专班,着重关注城市生命线应用场景中的供水、城市内涝、地下管线交互、道路塌陷等场景,提供包括前期咨询、标准规范编制、风险评估、数据治理、平台建设的全周期解决方案。公司主编、参编了江苏省城市生命线数据标准在内的多项标准规范,并在省、市监管平台与专项风险场景建设方面形成了大量的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核心竞争力优势逐步扩大、提升。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住建部等七部委《关于快速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及《南京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宁委办厅字[2022]5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全方面开展城建基础设施普查工作,构建全域覆盖的城建基础设施基础信息管理平台,为加强我市城建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强化城市建设维护管理、提升城市运行分析研判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承接了南京市城建基础设施普查工作。本项目建设范围为南京市全市域范围,包括主城六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以及江北新区、浦口区及六合区,总面积约6587平方公里。普查对象涵盖道路桥梁、停车设施、照明、地下综合管廊、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供节水、燃气、公共交通、排水及污水处理、安全设施等11大类、47中类、133小类的城建基础设施。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全面摸清全市城建基础设施现状,包括布局、数量、属性等,校核现有城建基础设施数据信息,提高数据准确性,为数字化管理提供基础。同时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通过数据服务方案消除行业信息数据壁垒,减少各部门在基础空间数据采集的重复投入。普查成果将作为数据本底导入南京市城建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常态化维护更新机制。为核定城维设施量、编制城维资金计划、开展年度城建统计等规划计划工作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全面摸清全市城建基础设施现状,校核现有城建基础设施数据信息,提高数据准确性,为数字化管理提供基础。
开展城建基础设施普查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工作部署,也对推动南京市城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管理具备极其重大现实意义:一是全面摸清城建“家底”,实现城建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平台有效运转,为全市“一网统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二是加强行业信息数据联通,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各部门在基础空间数据采集的重复投入;三是便于及时掌握城市运行发展状况,发现有一定的问题,为规划计划的科学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公司很看重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成效的好坏决定了与同行业公司竞争优势的差距。因此,公司近来年一直在优化生产管理环节方面,特别是重点围绕落实安全生产、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开展工作。
近年来,公司一直持续强化大项目成本预算控制力度,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预决算成本控制,不仅强化了公司上下全员成本意识,同时,更有助于充分的发挥公司专业品类多和多专业协同生产的成本优势,为公司持续改进生产作业流程和降本增效探索一条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发展之路。2024年上半年,公司职能部门加强完善综合管理体系与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精细化管理力度,针对在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持续改进,提升底线标准,落实具体监管要求。
2024年上半年,面对宏观经济不利和市场需求放缓的不利局面,各业务板块积极拓宽经营思路,提升服务意识,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整合公司各项资源,尝试和探索新型营销模式,强化各板块和各子公司之间内外联动,最大限度上调动经营人员工作积极性,在城市生命线、智慧城市治理、数智化产品打造、岩土工程全过程咨询等业务领域整合公司优势资源力量,进行了有效的开拓和突破,为未来的业务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近年的内外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公司在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基础上,重点对其推进和贯彻涉及要素进行详细梳理。其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围绕所明确的发展趋势,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不断补强和构建人才队伍。2024上半年,公司在地下空间、信息化以及水务、交通、自然资源等重点专业发展趋势上,引进多名博士、硕士高品质人才,同时选拔和整合内部市场、技术、生产等技术精专、经验比较丰富成员,构建各专业的解决方案团队,为战略发展趋势上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好支撑。同时,为更好的培养和储备公司长远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公司于2024年启动第二期管培生培养“启航计划,招聘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并以公司综合管理人才和行业专家为方向规划成长路径,予以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以此为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后续储备核心人才。
作为第一家改制的省会级城市测勘院,经过多年经营和发展,公司业务受到了客户及行业主管单位的充分肯定,从而在行业内也形成了一定的全国性影响力。公司近年来多次获得区、市、省乃至国家级以上奖项,涵盖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全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奖、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测绘科技进步奖、裴秀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中国规划协会优秀规划设计奖、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等行业主要奖项。
公司位列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排名第1名;同时,公司2016-2024年度在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排名前列,2024年度,公司位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21名。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为30多家国家、省、市学术团体理事或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单位。同时,公司累计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100余项。截至本报告期末,企业具有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软件著作权331项。报告期内,易图地信及公司作为主申报人在由中国地理信息协会评选的2024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评选中分别获一项金奖、一项银奖。
公司作为一家专业地理信息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对于时空信息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为客户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完整业务链的服务解决方案,在以往业务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及知名度,得到行业客户的普遍认可,为公司高质量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强客户资源优势。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和加深公司应用场景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累计已为自然资源、规划、住建、应急安全、水务、地铁、电力、燃气、城管、园林、环保、财政、审计、人防、消防、考古、文保等数十个行业客户提供时空信息应用服务和一体化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随着日积月累的项目经验比较丰富度的提高,公司对所服务多维度行业客户的行业属性和客户的真实需求的理解也得到逐步提升,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大对沉淀积累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提高数据资源的可复用程度,为行业客户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和提质增效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公司作为以时空信息测量为主要技术方法的勘测企业,在多年经营中形成了较为齐全的资质体系。企业具有工程测勘领域最高等级资质证书即工程勘测考察综合甲级资质,该资质证书覆盖除海洋工程勘测考察外的所有专业各个等级工程。
2024年6月,公司新获“甲级测绘资质-海洋测绘”资质证书,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9个专业甲级测绘资质。
依托公司工程勘测考察综合甲级资质、甲级测绘资质等各自业务领域高级别资质,公司广泛开展各类工程测勘技术服务(除海洋工程勘测考察),除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外的各类测绘业务,同时借助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公司形成了从时空信息采集、处理至产品化应用的完整业务链,为拓展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业务奠定了坚实的业务资质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乙级)、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测考察设计(乙级)两项资质。公司目前已拥有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三级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机构资质证书、检验测试的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可向社会出具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的检测报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乙级)、中国防腐蚀安全证书、中国防腐蚀施工资质证书(壹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丙级)等资质,这些资质积累为公司业务在各行各业的深入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十分注重技术进步和研发投入。目前,公司在建立以信息化测量为主,数字化测量、人工测量为辅的生产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从时空信息数据采集(天、空、地表和地下)、多源数据整合(光学、激光、雷达、视频等)、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产品化应用全业务链的核心技术体系。依托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形成地下管线探测建库运维一体化服务、轨道交通自动化监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管廊智能化运营)、城市地图(集)编制、遥感应用(SAR/InSAR、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考古与文物保护等)等优势专业,打造地理信息综合应用支撑平台、轨道交通智能监测云平台、城市水务综合服务平台、园林(古木名树)管理系统、自然资源“一张图”、多规合一信息服务和并联审批平台、城建基础设施综合养护系统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及服务应用,为自然资源、规划、住建、城管、园林、财政、审计、安全、地铁、供电、水务、人防、消防、考古、文保等数十个行业客户提供时空空信息应用服务。
公司自主研发的隧道结构变形多元传感自动化监测系统集成技术、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地铁工程安全监控系统集成技术、排水管网健康检测自动化识别技术、移动激光扫描和数据后处理技术、城市道路地下空洞三维探地雷达物探、无人机扫描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挖掘、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及地质环境雷达遥感监测关键技术、智慧工地平台等产品和技术,可实现对城市部件结构的变形和病害进行高精度、多视角、全天候的智能监测与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大范围的应用于轨道交通运营监测、城市管网智能监控、地面沉降与道路塌陷、园林古树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及动态跟踪和城市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动态监控等领域。
2024年,公司通过采取各种激发鼓励措施、结合绩效考核加强,不断为员工自我提升和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成长通道,并使企业人才队伍保持应有的事业动力和创新活力。当前,企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近70%,近200人以上拥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另拥有正高级工程师近40人,高级工程师130余人,超100人具有各类注册执业资质。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长远、持续和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随着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竞争加剧。一种原因是随着网络、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正凭借其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正逐渐向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拓展;另一方面,行业内的一些优势企业不断的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从原有的应用开发领域向产业链中核心的时空信息生产领域进行拓展。若公司不能准确判断、把握行业的市场动态和发展的新趋势,在资质、品牌、技术、人员、客户资源及服务能力上无法持续取得竞争优势,将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大营销投入,推动技术升级,不断拓宽服务区域和产品应用领域,提升业务层次,增加高的附加价值业务的比重,实现业务类型的提档升级。
未来,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政策变化、用工成本上升等坏因影响,可能会引起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水平下降。此外,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以及新进入者、同行业的竞争,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也将会逐步加强,公司业务的服务或产品价格或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毛利率水平。若公司不能采取比较有效措施提升公司业务的附加值或减少相关成本,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将面临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将通过业务模式的不断摸索和创新,发挥区域间协同生产的优势,同时将继续加大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投入,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使用,结合大型项目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最终达到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降本增效。
公司业务自身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受客户对象特点影响,公司的收入及盈利情况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波动。公司所处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以政府需求、工程建设作为主导,其从事的业务主要面向各类政府职能部门或其授权机构、下属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大型工程建设、设计单位等。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大规模的公司采购及投资通常遵照年度预算决策机制,其项目开发计划、预算安排、招投标及商务谈判、项目实施及验收、款项支付通常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而言,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大规模的公司通常于每年上半年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并履行预算、审批、招投标及商务谈判程序,通常每年下半年进行竣工验收、结算付款。公司承接的该类项目通常按照每个客户要求于每年下半年进行验收确认和最终成果交接,公司据此确认相应技术服务收入。因此,公司于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占比通常较高。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在保持主营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继续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进行业务模式创新,发挥协同生产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实现市场、业务、研发、生产的有效融合与发展。不断加大品牌宣传与市场推广力度,拓展市场空间,完善销售布局,不断开拓新的客户业务市场领域,实现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2024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余额分别为68,021.22万元和8,808.91万元,金额总体较大。随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呈上涨的趋势。虽然公司客户主要为各类政府职能部门或其授权机构、下属企业和事业单位及大型工程单位,资信状况较为良好,但若客户出现财务情况恶化等情况,将会使本公司面临坏账损失的风险。与此同时,受客户结算及支付审批流程周期性影响,公司收款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部分业务收款周期相对较长,若客户出现大规模延迟或逾期付款的情形,公司将可能面临流动性及偿还债务的能力不足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持续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记录、跟踪、催收管理措施,明确催收责任,落实催收考核机制,确保每笔大额应收账款得到充分跟踪和管理,降低应收款项坏账风险。
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陆续实施,公司固定资产设备折旧及非货币性资产和长期资产的摊销将逐年增加。如果募投项目进展或市场拓展不如预期,公司可能面临因折旧摊销额大幅度的增加而不能够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仔细分析、跟踪每个募投项目实施进度和具体进展情况,优化合理布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努力促使尽早实现效益,降低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
公司分别于2021年5月和2022年1月收购易图地信和建苑测绘,合并报表层面确认了收购所产生的商誉11,412.44万元,商誉约占2024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为4.57%。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个会计年度末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未来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导致被收购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则企业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被收购公司的整合力度,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技术,技术引领各专业板块和各专业化子公司拓宽业务层面,进行差异化竞争,积极向高利润业务区进行延展。
越野改装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天铭科技半年报营收净利双增长,汽车越野改装件市场需求强劲,机构看好公司成长潜力
已有27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7688.33万股,占流通A股50.89%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71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4-19)增长5883户,幅度39.31%
下一篇:【48812】遵化市市政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为遵化市城市新建管网工程-文礼西街西通(碧桂园遵府小区-文苍路)中标提名人